瞳孔的時尚試衣間,讓你穿出真正的健康
在整理晨靖集團「imeime」的創辦人Ivy的訪談內容時,花了不少時間。Ivy聊到對創業的想法時,清楚有條理,好像這些問題在她腦海裡run了不下百次。果不其然,當問到她什麼時候決定出來創業時,她說:「我三十歲時,就知道自己有一天是要出來創業的。從那之後我在職場上做的任何判斷,都是把自己當成那家公司的老闆在做規劃。」
在仙人掌俱樂部的「創業家請上車」實境秀中,Ivy簡報了隱形眼鏡的彩片、瞳孔放大片的市場痛點:消費者無法做試戴,難以從眾多的品牌和種類中挑選。所以「imeime」提供AR模擬試戴,同時在實體店面提供了比一般眼鏡行更齊全的隱形眼鏡種類。這個亮眼的隱形眼鏡通路店概念,讓第一家公館店開幕才不到半年,已經不少人表示想要加盟,但她拒絕了每一個詢問者。Ivy心中的藍圖更大,這不過是她整個創業理念的第一小步。
「美」只是先鋒,健康才是目的
普通眼鏡和隱形眼鏡在台灣的滲透率相當高,但你知道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正確的配戴觀念嗎?為什麼連午睡的短短二十分鐘都必須要把隱形眼鏡拿掉?連在眼鏡世家長大的Ivy,都是在跟國外客戶合作的過程當中,才發現台灣、大陸對眼睛健康的專業有多麼不足。最明顯的例子,台灣一直到2015年才通過驗光法,但在國外,一個專業的「視光師」是視力保健的最基礎,你要配戴眼鏡一定要先跟視光師約時間檢驗。整個視力保健的體制漏洞之大,更不用說,亞洲區的近視率比西方國家高很多,我們卻更不懂得愛惜自己的眼睛。
創業的目標和概念在Ivy為不同的眼鏡大廠工作時慢慢形成,一開始她希望可以直接從兒童視力保健著手,健康本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,越早開始當然越好。但當她回頭檢視自己的人脈和競爭力,發現最快速的切入點還是在隱形眼鏡。
「妳知道隱形眼鏡跟衣服一樣也有分規格嗎」、「妳知道所謂高含水的隱形眼鏡,會讓妳的眼睛更容易乾澀嗎」Ivy接連丟了幾個問題,讓我這個腦袋空空的消費者只能誠實地搖搖頭。台灣的使用者眾多,隱形眼鏡卻始終都是工廠的「產品」、擺在眼鏡店的「商品」,卻從來沒有人關心消費者服務的這一端。「美瞳」流行,卻又沒有被正確配戴,「imeime」的AR眼睛時尚更衣室嫣然誕生。
但Ivy清楚知道,美瞳把隱形眼鏡當成一種裝飾品,你跟他們說錯誤的配戴傷害眼睛,消費者不會理你,因為那個傷害是累積的,沒遇到不會知道。於是她先把教育拿掉,發展好玩的AR模擬配戴。但這種遊戲並不會讓消費者產生黏著度,所以他們日後會發展更多和消費者互動的積分遊戲,然後再加入衛教的功能。讓這個投資項目的效力一直延伸,而不是一時的噱頭。
紅海中殺出藍海
在台灣,隱形眼睛已經是「紅」到大家都沒什麼利潤可言的紅海,削價競爭的結果,台灣的售價是世界數一數二便宜的;但在大陸,它的價格相對國民所得來說並不便宜,因此除了一線的大城市,它在大陸的滲透率極低,整體平均約7-8%,是一片前景看好的藍海。
「imeime」的第一家實體店面選擇在台北的公館開幕,故意不做大規模的宣傳,先試水溫,讓整個從線下到線上的運作流程流暢。對Ivy來說,台灣是最好的修練場,因為海「夠紅」,只要能在這裡殺出一條藍色的血路,去哪裡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但無法開放加盟也是相同原因,通路端的毛利太低,加盟主是賺不到錢的。在大陸則會有完全不同的作法,他們的海夠藍,「imeime」路演的時候詢問度非常高,創業理念受到肯定,市場也很適合用加盟的方式展店。
當然,第一家店就像自己的孩子,做母親的總是有些期望和堅持,但在「imeime」誕生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「不得不」。比如說關於隱形眼鏡的包裝,由於各家廠牌的包裝、大小都不一樣,需要展示的方式也不一樣。一開始Ivy想要整個打掉重練,統一換成自己的包裝,讓門市的擺設整齊漂亮。但廠商報價相當高,在只有一間店面的情況下,並不適合這樣的規劃,只能暫時將就。
關於線下和線上系統的整合,也讓Ivy相當頭痛,現有零售業的POS系統都不符合他們的需求,也無法做到CRM客戶管理或是批號的追蹤。你可能會想問,一般眼鏡店是怎麼做呢?傳統的眼鏡店根本不開發票,也不作追蹤。但Ivy要創的是「企業」,而不是小公司,她希望一切都是正規做法,從開發票、進銷存貨、批號的追蹤都要到位,做系統化的管理。目前自行開發管理系統有困難,但等募資資金到位,她一定要做系統的改善。尤其是進軍大陸市場後,在台灣現階段無法做到的,都必須要在大陸被實踐。
父親的眼鏡科學精神
Ivy家是三代眼鏡世家,家裡有自己的眼鏡工廠。從小,她每天回家就是看到眼鏡。當我問到她為什麼沒有考慮除了眼鏡之外的產業,她笑著說:「以前我是壓根沒有想過要做眼鏡的!」
剛畢業時,Ivy有幾個小目標貼在眼前,她希望做世界跑透透的工作,在台灣磨練後她要去大陸。她還不知道要去什麼產業,但「眼鏡絕對不在選項裡」。Ivy進入了當年正夯的電子業,但去了沒多久就發現她興趣缺缺,工作形態讓人難以成長。她決定把去大陸的時間提前,也剛好在這時候,有人邀請她父親去大陸做眼鏡的出口貿易。視光產業忽然開了一扇門給她,讓她有機會去世界各地拜訪客戶,接觸後才發現原來這麼有趣,一試成主顧。她一樣去了大陸,卻回到了小時候最熟悉的眼鏡產業。
父親非常熱愛研發和結構設計,Ivy回憶在她小學的時候,他們就已經在玩眼鏡DIY,換腳、換框和換顏色。父親的研發精神也深深影響著Ivy,她的好奇心重,喜歡知道事情的所有細節和過程,透過學習不斷成長,來提升自己的工作價值和成就感。所以當她踏入眼鏡產業,對生產端和成本的了解,讓她在面對客戶或設計師的需求判斷時特別精準。她常常會讓客戶驚艷,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專業的「業務」,她不需要去找客戶,光是靠客戶互相介紹就忙不完了。直到後來,透過她服務的金可集團接觸到同集團的海昌,因緣際會下,她從實體的眼鏡來到隱形眼鏡的世界,也為後來的「晨靖」集團奠定更深的基礎。
追本溯源,都要感謝父親,世界不斷在變,唯有不斷學習才有機會乘風破浪,研發與創造才是細水長流的基石。這樣的精神,不管身處於什麼產業或職務,都是不會變的。
創業的真善美
在接近訪問尾聲時,我問到「imeime」未來有沒有做品牌的規劃?Ivy肯定地說她的目標就是協助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做溝通。「品牌在市場上並不缺乏」,她頓了一下,說出背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:「因為缺乏溝通,工廠開發的產品不精確,消費者不買單,妳知道毎年丟掉的過期貨品有多驚人嗎?」這些所有的細節,過去她都看在眼裡,未來,她要攜帶這些能量,為市場投下改革的震撼彈。
從視力保健到資源珍惜,一個真善美的理念藏在創業者的背後,需要好的商業包裝,需要投資人的信任,需要被消費者看見,才能慢慢茁壯,然後,這個世界也許可以更美好。